3月5日,全国两会召开,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这是“好房子”首次写入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我国住房建设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的转变。
3月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表示,住房城乡建设部将重点从立标准、强科技、抓项目三方面落实“好房子”建设:
立标准:住建部近期在组织编制《好房子建设指南》,也在修订《住宅项目规范》,其中有一项,就是把住宅层高提高到不低于3米。
强科技:“好房子”与新科技相互成就。一方面,住建部将大力推广惠民实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着力解决隔音不好、渗透、开裂、反味等问题;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全屋智能。
抓项目:不同面积、不同价位有不同的好房子。将举办全国“好房子”设计大赛,引导设计师针对多样的居住需求,精心地、有创意地设计出不同户型、不同面积的好房子,让房子的每一平米都物尽其用、物有所值。将推动城市和企业建设好房子,大力推广好房子。
好房子不仅有好标准,好建造,还要有好服务。此外,倪虹强调两点:各地首先要把保障房建成好房子,政府的民生工程一定要先带头。不仅要把新房子建成好房子,也要结合城市更新采取多种的方式,把老房子想办法改造成好房子。
建设“好房子”,不仅给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提供了广阔应用空间,还能释放出扩内需、促消费的巨大潜能。倪虹谈到,建设“好房子”将是产业转型发展的新赛道,以后的企业要想竞争,拼的是新科技、高质量、好服务,谁能抓住这次转型的好机会,谁能为群众建设“好房子”,提供好服务,谁就能有市场,有发展,有更好的未来。
今年年初,地方两会和住建部会议召开中,“好房子”被全国多地政府列入年度工作重点。自2023年6月“好房子”概念首次提出以来,全国已有21个省市出台专项政策,对容积率优化、居住品质升级、配套设施完善、绿色智慧应用等提出更高要求。
2025年地方两会上,“好房子”被全国多地写入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北京、广东、浙江等20个省市明白准确地提出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系统化建设,推动住房和城市发展的深层次地融合,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好房子”、“高品质”成为地方两会高频词,各地政府围绕标准建设、协同建设、试点先行、配套完善、绿色科技赋能等方面,规划了“好房子”建设的地方实施路径:
完善提升住房建设标准。如广东带领企业提高住房建设标准、四川和陕西要求完善并提升住房建设标准等。
强调社区和城区协同建设。广东、青海、福建、云南等将好房子扩展至“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加强社区和城区协同建设。
试点和示范项目先行。浙江省提出稳妥推进“好房子”建设试点,吉林省则要求大力推动10个以上“好房子”示范项目建设。
配套完善与科技赋能。北京要求加大新开发居住区配套设施补短板力度,广东、河南提出发展绿色、智慧的好房子等。
2024年12月,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到: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今年年初,各省市召开了2025年地方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全国有27个省市提到了“好房子”建设,覆盖天津、河北、河南、湖北、四川、江苏、福建等地。
全国层面来看,全国住建部会议聚焦住房品质提升和制度体系完善,具体举措涵盖四点:一是修订《住宅项目规范》,提高住宅建设标准;二是支持房企打造“好房子样板”,保障房优先建成好房子;三是推进老旧住宅更新改造,推广装配式装修;四是实施物业服务的品质提升行动。
在全国住建会议指导下,地方住建部会议结合地方特点,统筹推进“四好”建设,做好标准与示范引领,注重旧房品质提升,应用绿色智慧技术等,具体体现为四个方面:
推进“四好”建设。全国有12个省市提出统筹推进“四好”建设,即“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强调系统化的城市更新。福建省则提出推动“五好”开发模式,加快推出“好地段、好开发商、好规划条件、好配套、好房子”房地产项目。
标准与示范引领。吉林、四川、福建、海南、云南等省市明确要做好标准与示范引领,吉林提出印发《吉林好房子建设实施方案》,打造10个示范项目;四川建设“川居好房子”,发布好房子设计导则;福建推出“五好”房地产项目,制定高品质住宅规范标准;海南加快“好房子”标准体系建设;云南建设完善标准体系、政策体系和技术体系。
推动存量焕新。吉林、江西、重庆共同提出要推动老旧房子变成好房子,其中吉林、江西、重庆等地明确将老旧住房改造与装配式装修结合,提升居住品质;重庆市特别提出加力实施危旧房改造,加强保障住房供给。
绿色智慧赋能。河北、宁夏、福建、甘肃提倡绿色与智慧发展,持续推动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建设,广东要求推进数字家庭建设,甘肃省则以建设“好房子”为突破口,积极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
2023年6月,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中国城市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论坛上首次提出“好房子”概念。此后,多地出台好房子/高品质住宅有关政策,对房屋容积率、层高、配套设施、公共空间等指标提出了更高要求。
截至2025年2月,全国21个省市出台“好房子/高品质住宅”有关政策,覆盖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省市。短期来看,各省市通过容积率优惠、土地供应优化等措施,鼓励房企开发高品质项目,促进房地产市场回稳;长久来看,推动住房从“量”到“质”转型,实现“有没有”到“好不好”的升级。政策聚焦五大方向:
容积率优化。北京、广东江门符合相关规定的阳台、飘窗、公共配套设施等部分面积不计入容积率,重庆规定设备平台面积不超过10平方米的不计入容积率,四川放宽阳台占比至25%,首层架空空间强制配套建设。
居住品质升级。山东、四川、安徽、广西南宁要求住宅层高不低于3米,部分改善型住达3.1米,如江苏要求不低于3.1米,不大于3.6米,安徽要求装配式住宅及设有集中空调、地暖系统的住宅层高不低于3.1米。
完善配套设施。规定车位配比,集中绿地及适老化设施。江苏泰州要求住宅停车位不低于1.2辆/100平方面积且不少于1.5辆/户配建(取高值),山东要求车位配建标准不低于1:1.2,四川成都要求按“户”配建地下停车位等。江苏和宁夏要求绿地率≥35%,江苏明确改善型住宅应进行适老性专项设计。
推动绿色低碳。浙江绍兴、福建、安徽、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均提出绿色低碳要求,发展装配式建筑,鼓励利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应用新型绿色建材等。
智能化与数字化。对于高品质住宅,福建要求光纤入户全覆盖,湖北、福建、安徽等要求设置智慧家居系统,云南鼓励试点第四代建筑。
好房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好房子”要有好标准、好设计、好材料、好建造以及好服务。好房子建设涉及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等指标,需多方协同共建“好房子”生态圈——政府制定标准规范,制度层面提供保驾护航;房企和建筑企业落实好房子建设行动,将理念转化为现实;建材企业注重研发创新,将更多优质建材应用到“好房子”建设之中;行业协会推广“好房子”样板示范项目,助力打造低碳生活方式。
协会自2020年开始提出“低碳装饰”设计概念,创新性地提出要在既有建筑装修改造过程中通过设计、施工、材料选择及运营维护等环节减排降碳同时提升使用、居住品质。此举契合时代发展需求,跟“好房子”政策发展趋势步调一致。
为了更大范围地推广“低碳装饰”理念,“三分会一中心”积极行动。自2020年“低碳装饰”概念酝酿开始,至2024年低碳装饰生态圈的正式确立,我们正式确立了“低碳装饰设计”概念、成立了“低碳装饰推广课题组”、编写了《低碳室内设计导则》与《上海既有居住建筑低碳装饰指标参考体系》、发起了“低碳装饰行动”倡议书、打造了“低碳装饰行动”设计师天团、组建了指标体系专家组、举办了第一届低碳装饰生态圈联合年会、搭建了7套“低碳装饰样板房”以及策划了首套“低碳装饰实景展示馆”。
协会仍在继续行动,将进一步加快低碳装饰行动布局,深度融入建筑装饰行业所有的环节,为推动低碳装饰行动实践,探索建设好房子路径,加快推进产业绿色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而努力!
低碳装饰行动由全联房节能分会、中建金协遮阳分会、上勘设协室内分会、新材料推广中心共同发起。 中国建筑节能行业发展的见证者、推动者和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