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自己的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2003年沈阳最大涉黑组织头目被执行死刑,即使在行刑的前一秒,他依旧嚣张跋扈,对着押送的警官说到自己的家产足够妻儿用好几辈子。
一提到刘涌,可谓是在沈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搬的人物,更是成为千禧年无数老板商人的噩梦。
他凭借着多年来在当地形成盘根错节的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横行霸道,即使在时隔二十年的今天,刘涌的名字依旧能够让人心头一颤。
那么刘涌又是怎样一步步成为沈阳黑道头目?如此横行霸道的他又是怎么被警方伏法的?
刘涌,出生于1960年的辽宁沈阳,他的家庭十分优越,其父亲曾经在司法部门工作,在当时的司法界有着一定的地位。
但让父母无奈的是,从小他就表现得对学习毫无兴趣,在学校里不是惹事就是在惹事的路上。
于是,实在拿刘涌没有很好的方法的父母只好将他送去了少年宫学习,希望有机会能够挖掘他体内的潜力。
果不其然,在最近一段时间中刘涌表现出了极强的游泳天赋,而且他也不负众人所望,多次在市里获得少儿组游泳冠军。
但天有不测风云,没过多久他便因为身患重疾退出了游泳训练,同时学习方面更是一塌糊涂。
他的父母也是为刘涌操碎了头脑,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孩子就这样废掉了,于是他们便将刘涌送往部队,希望国家能改变自己的孩子。
有一说一,从军队退伍后的刘涌确实收敛了许多,他开始为家庭考虑,在父母的帮助下,他有了一个稳定且很优越的工作。
但刘涌又怎么会是一个甘于现状的人,他放弃了父母给的选择,而是决定下海经商,毕竟当时正值改革开放的狂潮。
可创业何谈容易,这一路他走的并不顺利,开过饭店、倒腾过服装、经营过羊毛衫加工厂,但不幸的是这些均以失败告终。
回到家乡的刘涌十分苦恼,而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的人生发生了转变,在一天刘涌救下了一位不慎落水的中年男子。
而这位男子可不一般,是沈阳当地的一位顶级富豪,经过这件事以后,他对刘涌十分欣赏,不仅将女儿许配给了他,更是出资让他开了一家超市谋生。
到这里刘涌可谓是何其的幸运,本应该是一家人幸福安稳的度过一生,但他并不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幸运,反而是结识社会上的地痞流氓,走上了犯罪之路。
起初的刘涌还只是一个以暴力手段在街头称霸的小混混,但凭借着其狠毒的手段,在黑道上也算是小有名气。
但作为一个官家子弟,他自然也知道权利的重要性,于是他不再痴迷于黑社会的圈子,而是将视野转向了更为宽阔的商业和政治领域。
他开始利用资本、人脉和策略,通过一系列商业投资,逐步从一个典型的黑道人物转变为商界的成功人士。
与此同时,在一位被称为“干妈”的高某的指导下,刘涌在取保候审期间,通过和平区劳动局某些领导的推荐,成功当选为和平区的政协委员。
刘涌仿若得到了将非法行径与合法的商业及政治活动相融合之法,权力、财富与暴力交相错杂,彼此辅成。
随后,刘涌与和平区劳动局的领导们的关系似乎更加密切,他甚至直接获得了市人大代表的名额,这使他有了进入更高层次政治圈的资格,变得更合法和正当。
在父亲的帮助下,他认识了时任沈阳市中级法院副院长、市政委副主席、沈阳致公党主委的焦某,同时他还是辽宁大学的教师。
因此在焦某的帮助下,这个连初中都没上完的刘涌,却成为了党员,并且还担任外联部部长以及直属支部副主席等职务。
不仅如此,焦某通过种种手段帮助刘涌进入辽宁大学,将其包装成为研究生学历,并且还成为了经济学院的一位客座教授。
就这样,一位小混混,在权利的加持下,一度成为了商业精英以及高学历高知识分子。
随着刘涌野心的扩张,他的经济版图也在逐步扩大,之后刘涌不再满足于从市场中获取财富,而是开始直接控制社会的基础结构,其中就包括政治、经济和法律。
我们都知道,烟草行业是由国家掌控的产业,但在刘涌看来,它却成为了自己赚钱的一个工具。
不仅如此,他还通过种种不正当手段来操控土地的使用权,毫不夸张的说,刘涌能够最终靠一份文件就可以巧妙的将一块地归为自己所有。
在1999年,刘涌开始打造新的商业项目,构建出属于自身个人的商业帝国,于是为了工程可以按时完成,他带领这众多核心成员对当地居民敲诈勒索。
在这群黑暗势力暴力手段的恐吓下,许多企业和住户纷纷撤离,据说当时受一定的影响的企业足足有20多个。
但其中还是有人时不愿意向其屈服的,当时作为中街大药房经理的刘凤江就反对刘涌的黑恶势力。
他号召员工,无论如何也要坚守自己的合法权益,拒绝搬迁,但他们还是低估了这个黑道帝国的实力。
很快,就有许多人手持利器来到药店,将药品散落一地,货架倒塌,门窗破碎,在一场破坏狂潮中,整个药店能够说是物是人非了。
最终,刘涌要求药房经理刘凤江不仅要自行承担所有损失,还要在“辽沈晚报”上刊登一篇“情况说明”,强迫其承认此前的报道有误,并公开道歉。
随着刘涌的嚣张,很快就引起了当地政府的注意,在2000年4月7日,沈阳警方正是通缉刘涌。
在刘涌得知消息后,他当即决定带着妻子一家人逃亡俄罗斯进行避险,但是当到达黑河市后,发现警方早已在边界处设立了重重关卡。
见此情景,刘涌迅速转身逃跑,黑河市警方立即部署警力,但这一次还是让刘涌成功逃脱了追捕。
但不久后,刘涌便被警方再次抓获,随后在2001年7月,法院当庭宣判刘涌执行死刑。
刘涌不服判决,提出上诉,二审法院以不能排除刑讯逼供为由将刘涌从死刑改判为死缓。
但事情远远没结束,在2003 年,尚在狱中服刑的刘涌,被最高人民法院再次审讯,此时的他顿感前途渺茫。
同年12月18日,刘涌被最高法院提审,从法院回来后,他双目无神,满脸凄惨的模样。
在看守所中,刘涌的情绪十分低迷,监狱的管教人员注意到了他的情绪变化,尝试与他沟通,帮助他放下思想包袱。
尽管此时的刘涌罪该万死,但是出于人道主义,看守所的民警还是决定帮助他度过困境,在生活上给予一些安慰。
为了能够让刘涌更好的缓解情绪,他们不仅在饮食中添加了刘涌平日中喜欢食物,更是为准备了影碟让他来消遣自己悲观的情绪。
最终在2003年12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刘涌死刑立即执行,听到这个判决结果,刘涌的妻子顿时坐在地上失声痛哭。
刘涌在被执行死刑前,展现出了一系列复杂的言行,他曾感慨地说,自己挣的钱够妻儿用几辈子了。
这句话既透露出他对家人的牵挂和担忧,也反映出他对自己曾经所积累财富的一种认知。
刘涌深知自己的犯罪行为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也明白自己即将面临的结局。
在这个时候,他或许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话语来安慰自己的家人,让他们在自己离去后能够有足够的物质保障,可即使再多的财富,也没有办法弥补他所犯下的罪行。
在行刑过程中,刘涌不挣扎的表现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或许是他已经接受了自己的命运,知道再多的挣扎也是徒劳。
又或许是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内心充满了悔恨和愧疚,选择以平静的方式面对死亡。
此外,刘涌还让亲人在脚镣处塞进一元钱,这一行为源于他的迷信观念,他认为这是去黄泉路的买路钱。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依然寄希望于这种超自然的力量,希望可以在死后得到一些慰藉。
刘涌的这些言行,让人们看到了一个罪犯在生命最后时刻的复杂心理。他曾经的嚣张跋扈与此时的无奈和悔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的事迹再度警示众人,违法犯罪定遭法律惩处,无论往昔坐拥多少财富与权力,皆无法规避法律的审判,难逃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