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是商品与消费者完成交易的场所。顾名思义,就是供应链*终的端口。终端对于经销商来说,是产品展示、布局操作的平台,更是观察市场变化、维护与消费者黏性的*佳场所。
如今,行业变化加快,经销商更应该了解如今的市场状态下,终端渠道的构成与特征。只有掌握了*实时、*深度的终端信息,经销商才能够在每个新的营销季到来之前,检核自身渠道结构,合理排兵布阵,研讨终端布局的*佳方案。
大型超市包含量贩式卖场(10000平方米以上)、A类卖场(5000平方米以上)、连锁或独立式经营的自助零售店等,这些商店的特点是地方宽敞(1000平方米以上)、货品种类在10000 种以上,并且经营服装、家用电器、耐用消费品等。同时采用销售技巧吸引顾客大量购买,采用低利政策保证产品薄利多销,通常设有10个以上收银台。具体的代表有沃尔玛、大润发、麦德龙及国内卖场等。
该渠道优点是:位于主商圈、人流量大、管理规范,适合产生销量、拉升品牌形象等。
很多传统经销商朋友都很羡慕大卖场的销售能力,而同时又怯步于高企的经营费用,只能犹豫不决,望洋兴叹。其实,大型卖场的功能不可单一解读,其可观的销量需通过“渠道共振”才能得来。渠道共振,指的就是以卖场的丰富陈列和消费的人沟通手段,结合传统小店及其他渠道对消费的人长期的培养,形成一定时期内的边际销量*大化。
第1步,望。即审视三个因素,一是产品属性——是否形成家庭消费习惯?二是时机——是否在传统小店等渠道形成曝光广度?是否在传统小店等渠道形成消费者购买习惯?三是客情——你已经在卖场系统有足够条码数了吗?商品所在部门课系的操作的过程和习惯是否熟悉?有只有少数线步,闻。观察目标商品的同类竞品在目标卖场的经营状态、价格、促销和消费的人接受度。同时,通过了解竞品状态,确定是不是进场跟随或挤压。
第3步,问。一问商品所属厂家,是否有合理的费用补贴或经营指导?有没有在该渠道执行品牌推广的计划?二问卖场,了解扣点、费用。然后据实分析自身利润,制定决策。
第4步,切。一切厂家,根据其前期传统渠道经营和品牌投入情况,判断其是不是具备永续经营的决心,否则切不可图一时之利贸然进场;二切卖场,根据对生鲜商品、短保商品销售能力的掌握,判断其生意能力,从而综合判断是否进场、进什么场。
第5步,进场谈判。依据商品特征、销量预期、费用投入和卖场要求,结合实际逐步展开谈判。篇幅有限,此处不一一赘述。
以连锁式经营的自助商店为主,这一终端渠道模式*卖较少类别的货品,商店一般面积较小(100平方米以下)、货品品种约1000种,24小时营业,*少有两台冷柜,有自动收银机,店门、橱窗及比较好的灯光设备,代表是7-Eleven、快客等。
中型超市亦称B类超市、单点超市、个体超市、中型副食百货店等。店面面积300~1000平方米(连锁5家以下),货品品种在3000 ~10000种,通常有*少3个收银台。
此外,因这类终端门槛相比来说较低,故可采用分级费用政策的方式,让销售团队解决进场或铺货工作,*佳维护周期两次/周。
在快消品行业的终端实战中,从业者往往将低于200 平方米的烟酒杂食店、副食百货店、夫妻老婆店、阳台店、车站码头店、粉面快餐店、小吃店、甚至流动摊床,统统称为小店。小店虽小,却不容忽视,单个小店的销售份额几近忽略,但小店的集群效应是巨大且难以估量的。每个新增小店的边际销量带来的品牌边际效应、边际利润等,是*值得经销商们重视的因素。
对于这些遍布全国每一个角落的小店,需提醒经销商朋友的是,在运作过程中要保持行动有序、布局有主次。一般来说,在营销季开始时,经销商需要抢时间、抢地盘,兵贵神速。但同时也必须遵照“80%的资源,集中攻占20%的重点门店”的理念,一经得手,事半功倍。其他80%的门店,从容不迫分步拿下即可。
该渠道特征是,商品溢价率在50%至200%之间,以加多宝为例,副食终端正常价格3.5元/听,而在餐饮终端,零售价往往在6~10元。一些档次更高的酒楼,还可以卖到15元/听。这就要求经销商在谈判进场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考虑进场条件和政策的调整。
特通也称特渠、封通等,即非主营目标商品的渠道。例如网吧、洗浴中心、KTV等娱乐*所等,这一类渠道的共同特点是:商品零售是其副业,但因目标花钱的那群人吻合度高,反倒是目标商品的高效渠道。
不过,对于经销商来说,运作特通渠道时,谈判和维护专业度要求比较高,因此建议经销商组建专业的特通队伍,最好还是不要从传统渠道队伍中抽调人来运作这一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