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6-03 19:34:30 | 作者: 商超便利系列
超市一般是指商品开放陈列、顾客自我选购、排队收银结算,以经营生鲜食品水果、日杂用品为主的商店。一种消费者自助选购、统一收银结算的零售企业。
1983年中国第一家超市于北京海淀开业,拉开了中国超市行业序幕。历经多年年的发展,我国超市行业经历了蓬勃发展-电商冲击-新零售融合三大阶段。
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与超市行业指标相关度较高。2012-2022年,我国超市行业市场规模整体呈现上升,但增速趋于放缓新。依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达到43.97万亿元;2021年国内超市及大卖场市场规模达3.09万亿元,同比增长1.3%。
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与超市行业指标相关度较高。2012-2022年,我国超市行业市场规模整体呈现上升,但增速趋于放缓新。根据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我们国家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达到43.97万亿元;2021年国内超市及大卖场市场规模达3.09万亿元,同比增长1.3%。
在市场竞争方面,沃尔玛、永辉、高鑫零售、华润万家等在全国布局,但各省份仍然有本地龙头超市,并且规模相对具有优势。
不过,从近几年,线下超市发展业态来看,受电商、即时零售、社区团购等因素影响,我国超市门店深陷“闭店潮”,传统大卖场模式失势。例如,根据家乐福最新一季度报,截至2023年3月31日,家乐福在中国拥有门店114家,较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147家门店缩减33家,而众多门店的关停,或将直接关联家乐福裁员。同时,沃尔玛、永旺、家乐福、新玛特、大润发、华润万家等知名度较高的连锁大超市逐渐淡出人们视线年期间沃尔玛在国内共关闭60余家门店,仅2023年至今沃尔玛便关闭位于长春、陕西、江西、山东、北京等地的门店;太平洋百货徐汇店也官宣即将谢幕,这说明太平洋百货将彻底退出上海市场。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超市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3-2030年)》显示,由于超市具有全品类经营特性,各个类型的业态革新均会对超市产生影响。以生鲜电商为例,线下业态所面临的全渠道竞争。
同时,电商是最先对超市行业产生冲击的。自2015年开始,我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持续提升,增速快于线下业态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依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总额达到11.96万亿元,占零售总额的27.2%。
而社区团购、即时零售也冲击着线下超市。社区团购是一种社区内以微信群、小程序为载体的小规模拼团,通过提前聚合需求计划,2020下半年互联网巨头的涌入,使得社区团购进入低价倾销、大量补贴的无序竞争时期。不过,在国家政策监管下(2021年10月,市场监管总局对美团在中国境内网络餐饮外卖平台服务市场实施“二选一”垄断行为做出行政处罚。11月中旬,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监管力度再次升级,提出“防止大型互联网公司利用网络团购形成市场垄断进入市县基层地区,严重影响群众利益”),社区团购逐渐回归理性。
此外,在疫情催化下,居民在线消费趋势加快,居家在线下单成为后疫情时代消费者的新特征,线下商家也积极拥抱线上化,供需双方共同推动,即时零售蓬勃发展。根据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零售O2O交易规模达2276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11936亿元。
而除了上述外部因素外,超市行业内因也是导致其没落原因之一。超市对品牌方、供应商费用的依赖度高且时间长,这就使得采购部门选品嗅觉下降,贪腐也如影随形,并且运营服务上也麻痹大意,尤其是在商品、陈列、体验等相似程度慢慢的升高,货和场越来越趋于同质化。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超市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3-2030年)》涵盖行业最新数据,市场热点,政策规划,竞争情报,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预测,投资策略等内容。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精准把握行业发展形态趋势、市场商机动向、正确制定公司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市场调查与研究分析。
行业报告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全方面了解行业及对本行业来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观研天下是国内知名的行业信息咨询机构,拥有资深的专家团队,多年来已经为上万家企业单位、咨询机构、金融机构、行业协会、个人投资商等提供了专业的行业分析报告,客户涵盖了华为、中国石油、中国电信、中国建筑、惠普、迪士尼等国内外行业领先企业,并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