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7-03 11:13:32 | 作者: 商超便利系列
充分利用中国电子质量监督公共服务门户平台,加快计量检定信息化进程,构建计量业务管理系统,开展强制检定、计量校准以及商品量检测工作,申请新建3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增加A类强检标拓宽计量检定服务范围,新增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38张,强检燃油加油机、压力表、非自动衡器等计量器具贸易结算类计量器具600台件、压力表10016块、医疗卫生类计量器具219台件。组织并且开展加油机、电子称等计量检定检查活动,共检查加油站86家,检定加油机297台;现场检查指导服务商场超市30家次,农贸市场20家次,各类经营业户800余家,现场查验检查计量器具1300余台。重点监管强制性认证产品,严厉打击未经认证擅自出厂销售,假冒认证证书、认证标志,买证、卖证等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责令停止销售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家用燃气器具21台。(陈丽萍)
一是多点布局,让产品“存起来”。依托全县大蒜、辣椒、果蔬等丰富的农产品优势,按照“建设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的工作思路,以集约化、机械化、智能化、集群化为导向,以县城为中心向四周有序拓展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城市、农村产业联结体系,努力打造一批集冷藏保鲜、贸易物流、冷链配送、展示体验、金融服务、信息发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2020年以来,金乡县连续3年承担实施了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共建成冷藏保鲜设施60个,增加农产品仓储能力60余万吨,截至目前,全县冷藏保鲜仓储能力突破500万吨,3万吨以上冷链物流基地6家。二是科技支撑,让冷链“更智慧”。加强与科研院校的技术合作,联合开发新型保鲜技术、专用设备、温控标准等核心问题,建成标准冷藏保鲜仓储库5000余栋;推广应用RFID、传感器、移动通信、信息处理等技术装备,推进农产品仓储运输、加工包装、物流配送等各环节的系统感知、全面分析、立即处理和自我调整等功能完善,实现农产品物流的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依托蒜通天下、凯盛等农产品仓储保鲜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开展农产品产地市场信息采集,定期播报库存数据,加快农产品流通供需信息集成共享、高效流动。三是创新模式,让产品“走出去”。积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田头市场+批发商业市场”等模式,建成农业农村部定点市场3处;全力发展“互联网+”农产品冷链物流,建成6个电子商务园区、2个省级跨境电子商务聚集区,成功创建为省电子商务示范县,年网络销售大蒜及其制品达6.5亿人民币,平台同类别产品排名第一;引导仓储加工公司与麦德龙、沃尔玛、大润发等国内外大型商超建立直供关系,逐步扩大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充分的发挥凯盛国际农产品拍卖交易中心功能,全力发展电子商务竞拍、农业订单、跨境电子商务、期货等新业态,打造冷链物流与数字化的经济融合发展新高地。(姚树宽)
一是突出领导统筹,确保责任不落空。成立镇级防汛抗旱指挥部与防汛抗旱专家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制定细化到河道、坑塘的“三个责任人”制度,对90名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进行专业培训,确保防汛抗旱工作无缝对接;镇领导班子和机关干部的责任区域划分明确,形成48份包管区、行政村台账,确保各级干部知责明责;将镇内的9处文物保护区纳入防汛管理体系,并制定详细的防汛责任人台账,保障文化遗产的安全度汛。二是强化应急演练,确保实效不打折。严格遵循《处置突发事件预案管理办法》,修订应急预案,绘制应急指挥救援流程图,组织200余名工作人员参加了6次集中学习,各村自行组织了50余场村级防汛演练。三是严把及时预警,确保隐患不发生。在预警机制建设上下功夫,设立3个镇级集中安置点和45个村级临时安置点,针对48名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及413户土坯或C级以下住房,实施了全面排查和建档管理,明确包保人员的24小时值班制度;对所有农作物、12个畜牧养殖场、23个蔬菜大棚进行汛期排查,建立了详尽的工作台账。截至目前,对300户农村危险房屋进行了彻底排查,指导20家工商贸企业排查防汛隐患,组织了2次汛前培训及演练。(张寒)
★近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了山东省2024年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新申报企业通过4家,复核通过5家。(韩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