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大牌商场正被本土商超“摁在地上摩擦”
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商超便利系列

那些大牌商场正被本土商超“摁在地上摩擦”

时间: 2024-12-12 23:08:32 |   作者: 商超便利系列

  • 产品概述

  当高端商场集体陷入沉默中时,消费下行的态势让其余非高端的商场活力似乎更胜从前。

  其中,大悦城购物中心上半年销售额196亿元,同比增长14%,营业收入160.82亿元,同比上升12.38%;华润万象生活综合收入79.57亿元,同比增长17.1%,购物中心零售额1007亿元,上着的幅度近20%。

  有调查显示,2024上半年,国内中档商场开关店比表现最佳,高达1.11,且未来的存在感直线年,华润置地预计开业的购物中心共有41座;龙湖集团也有11个新项目预计于今年入市。

  12%,影响了包括LV在内的多个奢侈品牌的销售,这其中中国市场也不例外。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开云集团收入同比下滑11%,盈利同比下滑42%。

  LVMH集团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1%,净利润同比下滑14%,近6年来首次出现上半年业绩下滑。今年上半年,爱马仕在亚太市场增速为5.5%,相比一季度的14%明显放缓,市场占有率也从49%下降至47%。

  10月中旬,跨境商旅人次已反超2019年,增长34%,较2023年同期增长72%,创历史新高。

  37.6%。去年年底,RET睿意德一项研究之后发现,25岁到35岁的年轻消费的人在美食上的消费预算占比高达40.28%,几万块钱的LV包包买不起,几十块钱的奶茶寄托了这届年轻人悦己主义。

  2024年,商场中餐饮业态的占比已经从10%-20%左右同比提高至30%以上。《2024中国购物中心年度发展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全年来看,80座城有5165家“首店”登场,餐饮上新数量及占比首次超过零售,首店占比43.27%;2024年第二季度,商场五大业态开关店比中,餐饮依旧排在第一位。

  SKP零售占比高达87%,餐饮和其他业态占比微乎其微,太古里的服饰、美妆等零售占到七成。

  年七夕节,武汉多个高端商场打出83折的招牌,一众奢侈品囊括在内,导致不少消费者连夜高铁去武汉抢购。但没几天,LV先行官宣自己不参与本次促销活动,随后,梵克雅宝、迪奥、Gucci、Prada、Miu Miu等近20个一线品牌也宣布不凑“打折热闹”。

  28家。其中,超过一半的商场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即便有些位于二线以上等级城市,大多也集中在非市中心区或者老城区的改造项目。

  2023年全年,吾悦商管开业22个购物中心,其中高达13个位于低线城市。除此之外,华润万象生活在年内也有五个项目位于一线城郊、县级市或三线城市。

  2023年,中国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比46.3%。超过六成的“千亿县”消费水平高于全国中等水准。中端商场所依仗的餐饮业态在五环外所迸发的活力也不可以小看,《2023咖啡与茶消费洞察》报告,2023年全年咖啡消费中,县域市场的人均消费金额增速比一线%。

  到7月份,北京的餐饮收入一度呈负增长,但当一线城市消费者厌倦了喜茶、瑞幸,这一些品牌在下沉市场的势头才刚开始。

  年6月末,企业旗下在营“吾悦广场”166座,多数布局在低线城市,总开业面积达1527.98万平方米,2024年6月30日的总体平均出租率为97.24%,比去年同期还要多出两个百分点。

  ,武汉恒隆广场出租率为83%,上海恒隆广场收入和租户销售额分别下跌8%和23%;上海港汇恒隆广场收入和租户销售额分别下跌4%和14%。

  们也正忙着撤出高端商圈,今年同期奢侈品牌新开门店的数量比去年减少了约三分之一,仅在六月份,高端商场不完全统计在列的撤店便超20家,包括大连恒隆广场Canali、大连时代广场Dior女装店。

  反过来,蜜雪冰城们却拼命从街头想要挤进窗明几净的商场。然而,五环外真的是中端商场们的“舒适区”吗?不顾身段,肆意下沉,中端商场迎合消费市场会换来高枕无忧的未来吗?

  首先,国内几乎每座城市或者县城都有属于自身个人的中心商圈,这些商圈大多在此盘踞日久,有的已成立数十年之久,其中的商超早慢慢的变成了当地的消费核心区域。下沉而来的中端新商场,不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当地认可度上,都会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强龙压不过地头蛇”的尴尬局面。

  最为经典的一个案例在山东临沂。虽然万达广场、万象汇、吾悦广场等多家商场强势杀入了这座人口过千万的三线城市,一度野心勃勃的想要拿下当地市场,但无论是多家齐开还是单打独斗,这些全国响当当的商场品牌,不论在人流还是销量上,始终敌不过本土商超泰盛广场。

  月6日,高德导航显示当天到达次数,临沂市泰盛广场高达11.3万人导航到达,几乎是其他几家之和。而“百度地图”发布的国庆期间全国商场客流指数排名榜,榜首是沈阳的中街大悦城,身处三线城市临沂的泰盛广场,和其他节假日的表现一样,赫然在全国前十名里。

  可以说,在临沂这座代表性的三线城市中,那些全国知名的大牌商超们,正在被本土商超摁在地上狠狠摩擦。

  其次是在业态方面。中端商场把流量与营收的希望都聚焦在餐饮上,但餐饮市场本身就处在水深火热中,企查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国内注销和吊销营运的餐饮企业约

  更何况,随着夜市、小吃街等场合在年轻群体里风靡,餐饮消费的重头戏恐怕早已发生偏移,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必胜客、海底捞等头部餐饮品牌在去年就掀起过“摆摊热潮”,所以五环外的安逸能保中端商场多长时间的“荣华富贵”,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年,上海就有40多家百货商场宣布终止营业,去年8月份,上海一家三十年的大型商场也关门大吉。

  年高峰期要下降50%,即便有一些新消息,多数也集中在翻新、重新定位上,尤其是一二线城市。数据统计,去年全国新开的商场里,有13.98%属于存量改造。

  商场开业大潮为什么停止了?或者更直白一点说,风向不定的消费市场还需要大型商场吗?种种迹象来看,这种曾经扮演着一个城市地标角色,或者一个区域消费中心角色的存在,已逐渐趋于安静。

  年年末,国内21个主要城市的优质零售地产总存量已突破1.4亿平方米,2024年,全国大中型城市的购物中心数量超越5万个,平均每个城市都有90个左右的购物中心。

  一个城市遍地是商场,往往东边是万达,隔一条街就是万象汇的状况早已见怪不怪。

  国内当前人均购物中心面积已达到两平方米,这种现状导致有些地区的商业物业慢慢的出现大量闲置。以郑州为例,丹尼斯多个方面数据显示,郑州二七商圈的商业物业在

  另一方面,商场所承载的消费属性、社交属性、休闲属性造就了这类大型商业体过往在消费市场上的辉煌,可时至今日,消费的人在消费、社交、休闲上的偏好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从去年夏天开始,一大批年轻人正在重返街区。

  city walk的相关笔记突破50万,去年半年之内,平台相关的搜索量同比增长超30倍,夜市、农村大集在抖音等社交平台的播放量动辄过亿。

  年轻人放弃商场,转逛夜市的原因也很简单。调查显示,即使是一般平民定位的大型商场人均客单价也要在

  到500之间,但夜市的人均客单价大约只在50左右。既能实现社交休闲,又能节约消费预算,至少在这一点上,夜市“碾压”商场。

  当然,花了钱的人大牌商场们不再感冒,也不单单是消费降级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线上购物的习惯性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显现出来,且一发不可收拾。可不管什么理由,消费市场都多少有些“容不下”更多的大型商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