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2-25 21:46:57 | 作者: 药店货架
镜头拉近,杯底一枚蓝色小方块迅速溶解,全场观众都看清了杯壁上的logo——waterdrop。
答案揭晓!那就是一颗指甲盖大的“微饮料”,遇水即溶,能变出柠檬、蓝莓等12种口味,关键它还是零糖零卡。
正是这个小方块,让成立仅8年的奥地利品牌waterdrop,年销破亿、火遍40国,连沃尔玛都为其腾出C位货架。
一趟飞往新加坡的航班上,奥地利人Martin盯着手里的塑料饮料瓶陷入思考:
如果能把水果和植物精华浓缩成一块“小方糖”,丢进水里瞬间变成一杯饮料,岂不是既环保又方便?
这个灵感让他立刻拉上兄弟Henry和好友Christoph,三人挤在维也纳的一间小办公室里,开始了无数次实验。
他们试过把蓝莓压成粉末,调整过几十种配方比例,甚至因为试喝太多样品导致味觉暂时失灵。
直到某天,一块指甲盖大小的方块丢进水中,迅速溶解成一杯带着果香的淡紫色液体,第一代“微饮料”就此诞生。
2018年他们登上德国创业节目,评委看着能塞进衬衫口袋的“饮料块”直呼“这能改变超市货架”。
线年。当美国消费的人在沃尔玛超市货架上发现这些彩色小方块时,正值疫情后居家办公潮,慢慢的变多人厌倦了囤积大瓶饮料。
同年他们签下第100万个客户,相当于每天有274个新用户尝试把“水变饮料”的魔法。
2024年澳网赛场,德约科维奇举起印着Waterdrop标志的水杯时,这个曾经的“小方块”已变成横跨45个国家的生意。
最新财报显示,他们仅2022年就卖出价值9600万美元的产品,相当于每分钟就有18块“饮料方糖”被溶解在世界各地的水杯中。
在Waterdrop品牌成立前期,他们主要靠的就是线上网站和少数线下专卖店卖货,走的是DTC的路子。
为了吸引更多目标客户,还花了不少钱跟社会化媒体上的网红合作,搞影响力营销,效果挺不错。
2023年5月12日发布的一条短片,播放量直接冲到156万。这条短片主打“环保”和“无糖”的理念,创意很抓人,把任何一个人都描绘成“戴着饮料瓶生活”的样子,引人深思。
除了官方内容,Waterdrop还很重视口碑营销,找了很多KOC和KOL做测评视频。
比如,他们与捷克知名博主@Rozum v troubě合作推出了一条测评视频,这条长达7分24秒的视频,从开箱到实际饮用,完整记录了Waterdrop产品的使用体验。
视频标题也起得相当巧妙:Waterdrop:是高价苏打水还是神奇饮品?这个充满悬念的标题成功吸引了大量观众,最终视频播放量突破19万次,取得了十分好的传播效果。
而在TikTok上,其官方账号@waterdrop也吸引到了73.41万粉丝,视频总点赞量达到了570万。
其中有一条关于线下快闪店的TikTok视频特别火,目前播放量高达5330万,点赞近86万,数据还是十分好的。
Waterdrop会经常回复用户的留言和评论,跟他们互动,这么做有利于提升品牌亲和力,增强用户粘性,进而形成良性互动的正向循环。
看得出来,Waterdrop的TikTok账号现在已确定进入稳定期,内容不再只是单纯展示产品,而是更丰富、更有层次感。这种精细化的运营也让用户更愿意留下来,能提高粉丝粘性。
据创始人Martin Murray透露,Waterdrop每年在影响力营销上的投入都超过六位数。从结果来看,该品牌的投入算得上物有所值,确实取得了不错的营销效果。
看看这些数字或许大家就懂了:在美国,平均每人每年喝掉657罐饮料,其中无糖品类增速是传统饮料的3倍。到2025年,全球饮料市场预计将达到2764.4亿美元;到2029年用户数量预计将达到15亿。
相关电子商务平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无糖”关键词搜索量三年增长740%,而传统碳酸饮料销量出现20年来首次下滑。
Waterdrop的海外市场拓展,本质上是一次对全球消费习惯的深度解码。
从欧洲到北美,再到亚洲市场,它的成功并非依赖于单一的产品创新,而是建立在对不同市场消费心理的精准把握上。
这种出海路径对中国企业尤其具有参考价值。海外市场并非一个整体,而是由无数个细分市场组成的拼图。每个市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消费习惯和监督管理要求,简单复制国内的成功模式往往行不通。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出海的挑战不仅在于产品本身,更在于如何理解并适应海外市场的规则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