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商超“变则通”
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商超便利系列

传统商超“变则通”

时间: 2024-12-12 23:08:43 |   作者: 商超便利系列

  • 产品概述

  几家欢乐几家愁之下,无可置疑的是,传统商超已经走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而新的零售生态正在破茧而出。

  对于这样的一个问题,可能一半人会回答“会”,另一半人会回答“不会”。这两个答案的逻辑不难理解:前者重在体验,即实地“逛”的感觉;后者更看重便捷与实惠,毕竟在动动手指就能线上购物、价格更便宜,并且还能送货上门的当下,谁还愿意跑到大老远的地方大包小包地往回拎呢。

  如今,商超的生存状态,大致等同于人们对它的态度——冰火两重天。一部分商超面临经营困境,在泥沼中挣扎自救;也有商超踩在时代的新风口上,活得越来越精神。几家欢乐几家愁之下,无可置疑的是,传统商超已经走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而新的零售生态正在破茧而出。

  去年夏末,上海市民告别了陪伴自己30年的零售“白月光”。2023年8月31日,太平洋百货在上海的最后一家门店——徐汇店,在营业结束后终止了经营。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自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00年代“魔都”最红的商场之一——太平洋百货正式谢幕了。

  无独有偶,今年4月16日,上海城市超市city shop也传出了闭店的消息——由于持续亏损,其上海所有门店已全面停止营业,超市的网店也关闭了。该超市曾经是高端超市的代表,突然闭店令不少消费者表示很意外。

  进入2024年,传统商超闭店的一幕依然接连上演,不仅在上海,在天津、西安、成都、宁波、厦门等多地,也不鲜见。据《联商网》不完全统计,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至少有31家超市歇业,涉及沃尔玛、大润发、永辉、物美、天虹超市、盒马鲜生、卜蜂莲花等知名品牌。其中,不乏一些城市或区域首店,比如沃尔玛在南京的首店新街口店、永辉在全国的第一家门店福州屏西店、物美在诸暨的首店等。

  这也难怪物美集团及多点Dmall的创始人张文中在5月30日举办的“中国流通产业变革与创新暨物美三十年”发布会上发自肺腑地感叹道:“30年,这个企业还在,不容易。”张文中此言不虚。

  “连锁零售”的概念起源于19世纪末的北美地区,自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后,这一模式迅速风靡开来。在深刻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的同时,中国连锁零售业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1992年,中外合资零售企业获得批准试办,揭开了外资进入国内零售市场的序幕,此后,其市场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

  2021年,知名咨询机构德勤(Deloitte)发布了《2021全球零售力量》报告,该报告基于2019财年(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财政年度)的公开数据来进行排名,统计出了全球250强零售榜单,其中中国(含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共有16家企业上榜。而这份榜单中的外资企业,如沃尔玛/山姆会员店、开市客、麦德龙、罗森等,也都陆续发力中国市场。在零售领域,国内市场的竞争已呈白热化,可见一斑。

  然而,近年来,不仅是中国本土商超遇冷,外资商超在国内市场活得也不如意,颇有几分捉襟见肘、如履薄冰之势。

  2017年,韩国易买得(E-Mart)撤出中国市场;2018年,韩国乐天玛特(LOTTE Mart)撤出中国市场;2020年,英国乐购(Tesco)撤出中国市场……留下来的外资商超品牌则纷纷寻找本土合作伙伴,如美国沃尔玛与京东合作,英国乐购被华润入股,家乐福中国80%股份被苏宁收入囊中,法国欧尚的中国业务也被其合作伙伴大润发全面接管。

  事实上,实体商超的衰落并不仅仅在中国,放眼全球,这一现象都会存在。今年2月,美国梅西百货宣布计划在2026年年底前关闭约150家门店。4月,拥有40多年历史的美国著名折扣零售商“99美分商店”宣布关闭全部371家连锁店,逐步结束所有业务。在日本,伊藤洋华堂计划从今夏起关闭位于日本东京附近的4家门店,而它在北京市场已由十多家门店关闭至只剩最后一家。在德国,大型百货公司集团Galeria KarstadtKaufhof已于去年3月宣布,关闭其剩余129家门店中的52家。传统零售商超的运营难言乐观,其未来路在何方?

  一段时间里,传统商超步入行业的“寒冬”,很大程度上被归因于受到电商的冲击——电商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这在情理之中,不过也不尽然。

  在线上与线下并行的消费时代里,有一些实体商超品牌就打破了受困于电商崛起的局面,开拓出了一片新天地。

  6月19日,经过19天的闭店调改,被胖东来“爆改”的永辉超市郑州信万广场店正式开门迎客。当天,现场人山人海,热闹劲儿堪比过年,在开业后20分钟左右,超市就采取了限流措施。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到场,更让胖东来的粉丝们激动万分。

  胖东来,创立于1995年,其总部在河南省许昌市。在许昌,胖东来已经超出了商超的概念范围,不仅本地人爱逛,更俨然成为外地游客至此必打卡的文化新地标。“超市上午9点半开门,早上8点左右就有人在门外排队了。”许昌市民对此场景已见怪不怪。

  近两年,胖东来因独特的经营理念与运营方式而频频“出圈”,一跃成为国内零售业的“顶流”。于东来的一言一行,胖东来的一举一动,都被业内人士翻来覆去地琢磨。甚至,接待一些中小企业老板到胖东来去“取经”,成为一门产业。

  2024年元旦假日期间,许昌胖东来7家店共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胖东来天使城每天客流量在12万人次以上。

  位于三线城市的胖东来,因何而红得发紫?有网友总结:在胖东来,面包糕点不好吃免费退,剩一口也可以退;购买的鞋类商品,即使穿了3个月,假如慢慢的出现掉底,包退换;看电影不满意,在看完后20分钟内,退款50%;提供7种类型的购物车,来满足多种人群的需求;商品的标注像百科知识一样详细,注明了产品的进货/采购价、毛利率等信息,还摆放着放大镜,以防看不清;为了让客人方便拿取塑料袋,配了湿手器;洗手台上,棉签、护手霜、发卡、小梳子等一应俱全……这些诚意满满的细节,毫不费力地征服了消费者的心。

  更让网友为之倾倒的是胖东来的员工福利:员工享受30天至40天带薪年假,管理层实现全年190天休假;为员工设置委屈奖,“按正常流程工作受委屈的,补贴5000元至8000元”;为员工设置十天不开心假,员工不想上班可请假,管理层不批就违规;2024年,还将重启岗位级别认证制度,保洁员未来年薪也能达到30万元至50万元……

  商品货真价实,服务精益求精;“宠爱”消费者,尊重员工……“内外兼修”的胖东来,激发出消费者、“打工人”们的广泛共情,借助互联网传播扩大口碑效应,由此完成了从商超向“景点”的蜕变。

  在国外,另一个“网红”商超——开市客,也有着在电商大潮中屹立不倒的成功密码。2021年全年,开市客全球销售额达1921亿美元,同比增长18%,不包含中国大陆在内的可比门店增长16%,会员数超过1.1亿。“低价”“优质”“高顾客满意度”等,是开市客开疆拓土的利器。

  采用会员制模式的开市客以性能好价格低的爆品来“引流”,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传统超市大部分利润靠商品进价与售价间的差价,而以开市客为代表的会员制仓储超市在精选商品的同时,主动压低商品的毛利率(其平均毛利率仅维持在 7%左右,严控毛利率不得高于14%),利用“质优价低”的策略吸引消费的人成为付费会员。同时,“低价引流”离不开高效运营的助力。根据其财报,开市客在收入规模、坪效、人效以及存货周转率等方面均稳居全球仓储零售行业第一。

  开市客的核心商业模式可以总结为“低毛利、高周转、会员收费”。通过收取一定金额的会员费,开市客将目标客户精准锁定在中产阶级,同时还为其提供周到的会员服务。在开市客购物,退换货方便自不必说,消费者还能够轻松的享受到加油站服务、免费轮胎修护服务、免费视力/听力检查服务等。开市客首席财务官RichardGalanti曾表示,每100名到开市客加油的人中,有一半以上会在加完油后进店购物。

  2019年,开市客进入中国市场,其首家门店开在上海闵行区,虽离上海市区有些远,还是引发了“扫货大潮”,且因人流量过大不得不采取限流措施。2024年1月12日,华南地区首家开市客深圳店开业迎客,火爆场面令人叹为观止,在高峰时段需排队3小时之后才能进入卖场,办理会员卡的柜台前排起长龙,迪士尼草莓熊玩偶及烤鸡、牛排、鲑鱼等招牌商品很快销售一空。

  5月28日,开市客(Costco)南京首店开业,其最大的亮点是自带加油站。

  今年5月28日,南京首家开市客正式开业,这是开市客在中国大陆开设的第七家门店,也是中国大陆首家带加油服务的开市客会员店。据悉,开市客南京店加油站内设有12座加油岛、24支加油枪,采用自助加油形式,可同时容纳24台车进站加油。加油岛采用加宽间距设计,车主加完油后无需等待前车即可离开。南京开市客的加油站所加的油来自中化石油,其价格比市场价有所优惠。

  随着生产力的持续不断的发展,消费供给在当下已经越来越丰富,由此人们的消费理念也慢慢变得多样。胖东来和开市客的逆市而上,显示出“以人为本”的运营仍旧是零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开辟新模式与新场景则是应对新消费之挑战的破局之道。

  作为中国消费者最熟悉的外资商超品牌之一,家乐福的大起大落令人唏嘘。自1995年进入国内市场,家乐福就作为一种新的零售业态,凭借先进的零售理念和管理方式,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和优质服务而受到青睐。从2002年到2006年,家乐福在中国开业的大卖场由35家上升到100家,一举成为中国零售市场中的“霸主”。鼎盛时,家乐福在中国的门店数量达300家。

  转折始于2017年,这一年,家乐福的业绩开始走起下坡路。在苏宁易购公布的2023年上半年财报中,能够正常的看到,截至2023年6月30日家乐福自营门店数量仅剩41家,去年1月至6月其一共关闭门店106家。2023年9月13日,北京最后一家家乐福(家乐福四元桥店)宣布暂停营业。

  2023年9月13日,北京最后一家家乐福(家乐福四元桥店)宣布暂停营业。

  家乐福也不是没有为突破困境而做出努力。2023年3月31日,家乐福创新业态“社区品质生活中心2.0”在北京、上海两地两店齐开,可谓是家乐福向外界释放出自救求变的转型信号。

  重新开业的家乐福门店一改以往大而全的大卖场形态,“瘦身”后营业面积和SKU(最小存货单位)分别缩减一半,且增加了社区服务业态。然而,家乐福这次业态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仅是融入了“苏宁”元素,在传统卖场的基础上对卖场陈列、功能区域划分、动线设计等进行了简单的调整,经营模式单一、创新力不足,其效果自然也难言理想。

  受电商蒸蒸日上、商业地产租金上涨及消费者消费习惯改变等因素的影响,传统零售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家乐福关店止损的自救动作并没有错,只是,除此之外还需要更积极地转型探索新业态。

  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了《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提出进一步培育和壮大消费新增长点,促进消费稳定增长。这是对我国当前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服务消费迅速增加的回应。而促进新消费发展、加快消费提质升级,须向“新”而行——培育商品和服务的新场景、新业态。

  拥抱即时零售,将商超改造成店仓一体,正在成为商超突出重围的路径之一。近年来,头部商超几乎齐刷刷地布局线年,沃尔玛山姆会员店就在上海、无锡等地开设了云仓,主打线上下单、“一小时极速达”。

  中小型商超品牌则将平台利用起来,它们对网络在线营销、直播带货、社区团购、即时配送等新零售模式适应得更迅速。比如,本土便利店美宜佳自2020年起入驻美团平台,目前其即时零售订单量已超越了线年又入驻美团直播,在当年“双11”期间坚持日播,销售成绩斐然。

  消费新场景的“新”,体现在内容产品新,体现在业态模式新,也体现在消费体验新。对于传统商超的升级转型而言,这是关键一环。

  2023年以来,盒马“狂飙”起开店速度。2023年9月27日,盒马旗下首家高端超市Premier黑标店在上海亮相,落户于长宁区龙之梦商场。这家黑标店的占地面积远大于常见的盒马鲜生门店,达6000多平方米。据盒马官方数据,仅在当年9月,盒马就开业了30家门店,包括16家盒马鲜生门店、3家盒马mini门店、9家盒马奥莱门店、1家Premier店以及1家盒马X会员店。在实施“向上走、向下走、向外走”发展策略上,盒马实现了说到做到。

  从创立以来,盒马便一直以业态丰富、热爱创新而著称。在盒马创始人兼CEO侯毅看来,创新是零售业发展走入新阶段的必由之路。“近年来,盒马探索通过不同的零售业态为广大购买的人提供‘超低价+丰富选择+高品质商品’的选择,本质上都是创新。”侯毅说道。

  而今走进盒马鲜生的门店,不少消费者感觉到了它的新变化:新店里的商品陈列已不再按照品类分布,而是按消费场景设计,比如扩大烘焙区域、设置“轻食岛”,方便上班族用餐;线上与线下的两种服务,是盒马的粉丝们都熟悉的,而盒马还为Premier黑标店单独开设了微信小程序,是生鲜业态的首创;盒马的自有品牌也做得风生水起,盒马日日鲜、盒马工坊、盒马原标等受到消费者喜爱,并且远销海外。

  当下,传统商超已经纷纷行动起来,求变求生机。7月,北京物美中关村店的便民食堂开门营业,消费者只花19.9元就能吃到一顿自助餐,可选60多种餐品。同月,位于武汉的中百集团旗下中百社区超市石牌岭店重装开业,引入了便利店业态,也推出了自主研发的新型商品。据悉,该店师从胖东来。

  而“6A”级景区胖东来的爆发,甚至带动许昌实现了“文旅突围”,成为助力文旅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2023年12月,郑州机场至许昌市域铁路开启初期运营,社会化媒体上,有人把这条地铁线称为“郑胖专线”。

  在胖东来超级流量的加持下,许昌文旅产业快速成长,游客接待量从2023年“五一”期间的223万人次增至2024年春节期间的817.6万人次,全网流量近200亿次。胖东来入选“百大国内旅游新玩法”榜单,以及“2023河南文旅十大热词”。

  接连帮助步步高、永辉超市进行调改后,于东来说,胖东来的经营秘籍无他,“就是真诚了一点、善良了一点”。于东来话里的“让企业的团队更健康、更安全、更成熟地去经营,让企业往健康的方向发展”,说着简单,做起来却不易。然而,商家只要扣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脉搏,向创新要动力,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自然就会实现与消费者的“双向奔赴”。